成品翡翠看起來能水潤, 其原因除了翡翠本身的種水,就是上蠟拋光,還有就是很嚴重的煮蠟。

什麼是上蠟?這種蠟是什麼蠟?符合國家珠寶標準嗎?會不會對翡翠及人體有害呢?

以翡翠來說,加工完成的最後一道工序就是打蠟,打蠟是在翡翠拋光完成之後,在其表面打上很薄的蠟層,使得其更光滑潤澤。

這道工序對翡翠本身的各種性質是不產改變的,因此上蠟也被認為是優化翡翠的一個符合檢測的過程。

但是有一些翡翠的結構疏鬆,也就是說翡翠的種水差,種粗水干,一些商家往往會將這類東西在打蠟的過程中放入蠟槽中浸泡,就是把翡翠成品浸泡在熔化的石蠟之中,保持一段時間,使石蠟沿翡翠表面上的各種空隙浸入,這樣就會使得東西看上去更優質一些。

如果翡翠的質地較為緊密,蠟的浸入僅在表層,翡翠經過上蠟,可使表面的小凹坑、小孔隙填平,增強表面的潤澤度。

如果翡翠的質地比較疏鬆,或者是經過各種酸洗,包括傳統的楊梅湯,都會使翡翠的孔隙增多,而導致較多的石蠟填充到翡翠的內部。


在國家珠寶玉石鑑定標準裡面明確規定,蠟過多的翡翠視為處理翡翠,且浸入蠟較多的翡翠,石蠟已填充到翡翠內部,會因為時間的推移,使蠟老化產生白花,指使翡翠的透明度(即翡翠的水頭)變差。

有些翡翠會因為蠟的質量不好,僅半年時間就會產生這種變化。所以,這種蠟的填充工藝與上蠟不同,可稱為浸蠟、煮蠟處理。

浸蠟處理與酸洗充膠處理不同,浸蠟處理的翡翠沒有經過強烈的酸洗,不會破壞翡翠本身的結構,沒有對翡翠的耐久性產生明顯的影響。

但有另一種情況是因為種水差的翡翠,其結構本身就相當疏鬆,例如粗粒結構的翡翠,石蠟就會填充到翡翠的內部。

所以有些翡翠在放置幾年後,您會發現有嚴重石化、龜裂、鬆脆的現象。這在擺件上會特別嚴重。因為多數的擺件大都較偏石料,需要煮蠟才能漂亮的販售,等蠟氧化變乾硬,整個結構體會比尚未處理前更糟糕。

到底什麼才是符合檢測的上蠟?

目前的上蠟工法為何呢?


1、蒸蠟

蒸蠟是預先將石蠟削成粉末狀,將玉件翡翠在蒸籠上蒸熱,然後將石粉灑在上面,石蠟熔化而使玉表面布滿石蠟,這種方法只局限於表面。


  


2、煮蠟

則是在一容器中,將蠟煮熔,並保持一定的溫度,將玉件放入一篩狀平底的玉器中,連容器一起浸入處於熔融狀態的石蠟中,使其充分浸蠟,然後提起,迅速將多餘的蠟甩乾淨,並用毛巾或布擦去附著在表面上的蠟。這種上蠟方法可使蠟質深入裂隙或孔隙當中,效果較好。


  


3、噴蠟

將蠟粉噴上翡翠,再用軟布擦拭。

此法通常用於種水較好的翡翠。

上蠟的目的還有保水,及避免灰塵沾染。

什麼是浸蠟呢?(無法通過檢測)

浸蠟是指翡翠的質地比較疏鬆,或者是經過各種酸洗,包括傳統的過楊梅湯,都會使翡翠的孔隙增多,而導致較多的石蠟充填到翡翠的內部。

浸蠟大多為煮蠟,就是將翡翠放進石蠟裡燉煮,以使其浸入較多的蠟。


  


翡翠上蠟與浸蠟有何區別呢?


1、翡翠上蠟可以是任何品質的翡翠,可以是種水好的,也可以是種水差的。

而翡翠浸蠟只是種水差的、質地疏鬆的翡翠。

種水好的翡翠質地緊密,石蠟是進入不了翡翠內部的。

2、翡翠上蠟目的在於優化和美化翡翠的表面。

而翡翠浸蠟則在於往翡翠內部加蠟,屬於翡翠的處理,幾乎等於是翡翠C貨。

3、上蠟的翡翠可以出具鑑定證書。

但是確定為浸蠟的翡翠是沒法出具鑑定證書的。


4、無論是上蠟還是浸蠟的翡翠,在經過一段時間後石蠟都會老化,上蠟的只會影響翡翠表面品質,擦拭乾淨舊有的石蠟就沒有影響。而浸蠟的翡翠則是將石蠟浸侵到翡翠的內部,影響翡翠本身的品質。

浸蠟翡翠與上蠟翡翠用下面的方法可以區別:


(1)用紫外螢光觀察。

浸蠟翡翠的紫外螢光強於上蠟翡翠,一般為中等強度的藍白色螢光,甚至可以有較強的藍白色螢光。

上蠟翡翠的螢光反應只在表面難以拋光到的刻槽,而浸蠟翡翠的主體都會有螢光反應。


  


 

(2)用紅外吸收光譜儀檢測。紅外吸收光譜可以更好地區別浸蠟和上蠟兩種翡翠。

浸蠟翡翠的2925cm-1波數吸收峰很強,接近零透過率,即接近底線,而上蠟翡翠的2925cm-1波數的吸收則較弱,離低線較遠。

在測試樣品的紅外光譜時,要注意樣品表面是否有蠟層,尤其是翡翠花件,在凹坑處的蠟沒有擦乾淨時,表面的蠟層會影響紅外光譜的測試結果,也會影響紫外螢光的真實性。

所以翡翠上蠟,指的是在翡翠拋光之後,把石蠟融化到翡翠的表面,等到石蠟冷卻之後,再用軟布將翡翠表面殘留的石蠟清除的做法。屬於翡翠表面的優化,而不屬於翡翠處理。


不是所有的翡翠都要上蠟。

種水好、緻密度高的翡翠,如果在雕刻和拋光後是不需要上蠟的。

但這種不需要上蠟的翡翠,大都要價千百萬以上,不是很多人能負擔得起的。


而一般的翡翠都會有瑕疵,翡翠的「肉質」本來就會存在小洞、小裂紋、小間隙、小凹坑等,上蠟可以填補、掩蓋翡翠表面以及內部的裂紋瑕疵,使其趨於「完美」。

優質翡翠,瑕疵很少,附著的蠟層就很少。

比較糙的翡翠,像瓷底、灰底翡翠,瑕疵較多,附著的蠟層就多。


  



但種水好的翡翠,相對售價也是極為高昻。然而翡翠礦產資源有限,品質優良者更是稀缺。

由此便有人研究出各種手段,將品質稍差的翡翠變得更漂亮,這就是所謂的優化處理。

其中優化是指使用被人們普遍接受,且能通過檢測,使得珠寶玉石潛在的美顯示出來的各種方法。

優化方法對珠寶玉石的本質沒有影響,不改變其本來性質。

因此,檢測標準規定:優化過的珠寶玉石可以直接使用珠寶玉石的名稱,不需要附加說明。


但浸蠟和注蠟是翡翠優化處理方法中較易混淆的概念。

浸蠟是在傳統的翡翠加工過程中的一道工序,翡翠製品拋光完成後會在熔化的石蠟中浸泡3—5分鐘,目的是保持翡翠的濕潤度、提高亮度。

而注蠟是將翡翠用強酸漂洗後,使內部結構被破壞、質地變疏鬆,從而熔化的蠟可以充分地滲入,目的是提高翡翠的結構緊密及潤澤度。

 

但浸蠟和注蠟在實際的操作中,還是很難有明確的界定。

尤其是對於種水差,質地本就十分疏鬆的翡翠,在浸蠟的過程中,同樣會導致大量的蠟液滲入到翡翠內部,造成與注蠟類似的效果,而此時就與處理翡翠無誤。

所以表面的上蠟是認可的優化,其無損翡翠的質地與售價。但如石蠟已浸侵翡翠內部,則無法通過檢測,亦無保值、增值性。而這之間的取捨,就要深思了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na萬物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