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貝勒爺手裡有三寶:扳指、核桃、籠中鳥」。 

相信看過清宮劇的人,對這ㄧ幕場景並不陌生。

你還可以幻想一下,一位代表權貴的男人,即使不發半語,帶笑看著你,他身上散發出來的雄霸氣,也能讓人震懾生懼,而那時他手上摩挲把玩著的就是「扳指」。


  



扳指亦指「板指」,又稱「班指」或「梆指」。

為滿族男子套于右手大拇指上之短管狀飾物。

扳指其實是一種護手的工具。經常戴於握弓之手,這樣,鵰翎箭在飛出的一剎那,正好從握弓之手的拇指處飛出,而扳指就起到了護手的作用。 


而滿族八旗子弟於弱冠前,照例要到本旗弓房鍛鍊拉弓 ,由一個勁兒(二十市斤拉力),循序漸進為二十個勁兒,甚至三十個勁兒,而拉弓時就佩戴著扳指,藉以保護手指。


初時大小扳指因重實用,大都選堅韌材質製作,其質地大多使用犀角、駝骨等。滿族人最早的扳指是鹿的骨頭做的,戴在左手拇指上 ,拉弓射箭的時候可以防止快速的箭擦傷手指,到後來不打仗了,才漸漸有了玉石和金銀等貴重材料做的。


而扳指到了滿清已被大家所熟知,並發展為象牙、水晶、玉、瓷、翡翠、碧璽等名貴的材料。

讓本是輔助習武的扳指,演化成為一種極為時髦的佩飾與身份的象徵,上自皇帝與王公大臣,下至滿漢各旗子弟及富商巨賈,雖尊卑不同亦皆喜佩戴。


扳指象徵權勢地位,也體現滿洲貴族的尚武精神,到了後期純為裝飾。皇帝有時候賞賜有軍功的武將,也會賞扳指。而多數純粹的文臣是不帶的。


「扳指」除了是一種護手的工具,還有「戒指」的含義。

八旗子弟有其友朋之投契者,于戒指一物,多有用其表示團結精神,彼此各戴一枚,皆鑄有「二人平心」之字樣,夫妻間亦有借用此種戒指以表示心地無二者。


按戒指之意義,戴于指上,含有警戒之告示,其上亦鐫有告戒之字樣。及後,漢族人士亦多效此風,凡勸戒人即鐫一戒指贈之。八旗子弟最普通之戒指,則多鐫有自己的姓名,常以為信物代表。


扳指中的極品自然是皇帝的御用之物,無論身份、材質、工藝、紋飾,均登峰造極。從多爾袞進關到順治皇帝初步立足中原,再到康雍乾三朝盛世,皇帝御用的扳指都是有著嚴格的慣例和規定。清宮造辦處先是依皇帝諭旨讓玉作、牙作等專業機構按照皇帝的意願和喜好做出上用紋樣,再經皇帝本人修改確認後方可製作。


  

而且御用扳指上面經常有御題詩、詩意畫,和宮廷專用紋飾等,皆帶有濃厚人文氣象的藝術雕刻。這類扳指是當時技藝最高工匠的傾心之作,也是當時宮廷文化和皇帝本人氣質愛好、文化理想和審美品位的集中表現。


不過這一類的扳指能流傳下來的已極其有限,所以在拍賣市場上亦屢創高價。

在2007年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,一套盒裝7枚清乾隆御用玉扳指就賣出4736萬港元

這套玉扳指中有白玉扳指二件、碧玉扳指二件、漢玉扳指一件、青玉扳指一件、赤皮青玉扳指一件。所有扳指中膛大小、樣式基本一樣。其中,碧玉、漢玉、青玉四件扳指上都刻有乾隆帝的御製詩,做法都是常用的回紋邊或萬字紋邊。


  

由於這7枚玉扳指經歷曲折,十分罕見,彌足珍貴,估價高達4千萬港元,最後被一位亞洲收藏家以4736萬港元收入囊中,創下了玉扳指市場最高價。

  

  

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,以白玉磨制者為最多,而貴族扳指則以翡翠為上選。


  

其色渾澄不一且花斑各異,滿綠而清澈如水者價值連城,非貴胄而不敢輕易佩帶。


  

綠翠

  紅翡

  

而以其大小厚薄論,又有文武之分,武扳指多素面,文扳指多於外壁精鑄詩句或花紋。

  

  

老坑黃楊綠翡翠扳指



  

清朝興盛時期,旗家男女皆喜戴上此物。


  

  

其式樣甚多,以光面戒指(即無花者)為最普通,或作扁圈式,或作圓筒式,或作面部(即指蓋部)之凸起式者不等。上有鑄字者,如“福壽綿長” 或單個的“福”字或“壽”字等吉祥字。


  



戒指之質料,滿族貴胄有翡翠質者,蔚為貴品。其次為金質鑲嵌寶珠玉石者,戴于指上璨燦奪目,亦非貴胄不敢如是誇張也。普通者則為金銀二質,而尤以銀質者為最普通。有在銀質戒指上加以“包金者”,與金質戒指魚目混珠,北京的老旗人謂之曰“窮人美”。


  


我也來玩一下扳指,加上鑽飾感覺更閃了唷。


  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na萬物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